从前日色变得慢 ——《见字如面》读后感

栏目:美文欣赏 发布时间:2023-08-07 作者: 文/姜禹臣 来源: 嘉瑞公司 浏览量: 201
书信,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是十分陌生了,互联网的光速发展,让微信,电子邮件这些新时代发展的产物,成为了我们沟通联系最便捷的渠道方式。从前年代等一封信的那种焦急心情现在体会不到了,大抵就和过年时候等快递的心情一样望眼欲穿吧。

《见字如面》,看书名就猜到了,这是本书信集。

书信,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是十分陌生了,互联网的光速发展,让微信,电子邮件这些新时代发展的产物,成为了我们沟通联系最便捷的渠道方式。从前年代等一封信的那种焦急心情现在体会不到了,大抵就和过年时候等快递的心情一样望眼欲穿吧。

还记得上次写信是什么时候吗?想必应该是很久远的事情了。

努力搜索记忆,上次写信还要追溯到上学时期,这期间写过两种信。一种是给老师写的,当时的确没少写,大家一般叫它检讨书;一种是给同学写的,准确来说是给女同学写的,大家一般叫它情书。大言不惭的说,当时的情书写的还是说得过去的,格式标准,规规整整,感情真挚,意图明确,最重要的是,收效立竿见影。

2016年末,有一部名叫《见字如面》的综艺节目火到出圈,形式是由一众演艺明星在台上诵读从古至今的经典书信。没有绚丽的舞台效果,静谧的灯光下他们用极具感染力的声音读着一封封信,感动了万千观众。这个节目的导演关正文就是从当时浩瀚的书信海洋中,精选出了最能代表中国人故事、最能抒发中国人情感的60多封信件,汇编成了《见字如面》同名书。

这本书把所有收录的信件分成了家、国、情、怀四个类别,从中能读到对民族的挚爱,对艺术的思考,对朋友和孩子的期许,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。结合书中穿插的一些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介绍,让读者真切的体会到那些充满个人命运交错感和历史感的炙热感情。

看完这本书,只有一个想法,或者说是冲动,想提起久违的笔,写一封久违的信。

想给父母写封信,谈谈从小到大的感受。小时候说了很多但总是词不达意,长大后习惯报喜不报忧,更加言不由衷,现在想在信里吐露些心声。

想给儿子写封信,像书中作家毕飞宇写给儿子的信一样,站在朋友的角度,谈谈想法,站在大人的角度,给点建议,站在爸爸的角度,给他多一点赞许。

我想给爱人写一封信,像书中作家沈从文写给妻子张兆和的信那样深情,原来那些俗气到肉麻的情话居然能写的如此文雅,也算是刷新了认知上限。

演员何冰在节目里说过,他说“我挺缅怀书信时代的。用电脑敲出来的字,不如用钢笔在台灯下写出来的用心,个人的那种严肃认真的程度就会不一样。用笔写字这个事是费劲儿,就怕什么事都不费劲儿了。”细思极恐,是不是这个道理。

木心的诗歌里也说,“从前的日色变得慢,车,马,邮件都慢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。”因为慢,所以都不懒,写出来的文字大多是经过深思熟虑、反腐推敲的,也大都是饱含了积蓄已久情感的,所以书信往往是最真挚热诚的表达,它可能已经失去了从前的功能性,但不能否定这也是最经久不衰的一种仪式感。

这本书还是很值得读一读的。在这个加速前进的时代,快速与效率才是关键词,这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,我们享受着时代带来的便利,但却被这快时代的洪流,冲击的失去了原本的情感嗅觉,笔杆触觉还有文字知觉。如何在顺应时代的同时,还能做到不被潮流所裹挟,应该可以先从坚持读书,读纸质书,尝试写信,写手写信做起。